勇奪金鐘 李宜珊范家綺返校回饋

記者 田芳昕  吳淑汝  陳怡君 採訪報導


傳播藝術系今年的兩位傑出校友,李宜珊及范家綺學姊,她們回到學校跟傳播藝術系的師長及學弟妹,分享她們在金鐘得到的榮耀及光彩,還有背後那不為人知的辛苦歷程。

李宜珊表示:我在讀大學的時候對剪接是完全沒興趣的,一點興趣都沒有,所以對於我未來,我未來是就讀研究所,所以對於我未來研究所畢業後做剪接,我自己也覺得很驚訝。挫折感的來源,我想應該是會伴隨著,一個無限期的轉檔,跟無限大量的素材,就是無限期的轉檔跟素材都會伴隨著,我們時間很趕,我們預算不太夠,這兩句話,這些東西,應該說它是,也不能說是挫折或許是沮喪,你有很多沮喪的地方是從這裡來的,但我覺得這些東西它是可以被消化的,就像是我都會覺得,剪接的過程都是在修行,它在考驗你這個人的修身養性修得好不好。

成功的方法沒有捷徑,只有堅持。李宜珊學姊在就學時期就不斷朝著導演之路邁進,在畢業作品「下一秒。無限」,獲得許多評審的肯定,但是畢業的李宜珊學姊投入傳播圈,卻選擇了剪輯這一條自己很不擅長的路。

李宜珊:我只要在剪接的過程跟那個時間,我都會睡不好,因為隨時都會擔心檔案轉壞掉,或是要交片的那天檔案沒有辦法輸出,就是各種各種麻煩的問題,都會在後製的時候出現,所以其實我每天都在剪接的狀態時候都很提心吊膽,可是做每個工作都是這樣,就像是今天一個藝術家,他也會面臨他創作枯竭的時候,他也必須解決他這樣的恐懼,才有辦法去生出下一個作品,所以面對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跟它共存,沒有別的辦法。

安碧芸:我覺得她一直去衝撞,一直去挑戰自己,然後不安於現狀,或者是不滿於現狀,我覺得這是她能夠不斷進步很重要的因素。

范家綺學姊則是就學時期就專注在美術上面,更在畢業製作「少年不戴花」擔任美術,獲得一致好評,而學姊認為,美感的培養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記錄累積下來的。

范家綺:美術成功在於是,你看了這部片你不會,它的存在感不會搶過這部片,但是你同時可以感受,就是美術算是,你可以讓觀眾更進入這個劇情。平常你感受到什麼可以把它記錄下來,這樣也可以成為你培養美感的一個方法。

金鐘獎對許多傳媒人都是一個肯定的指標,兩位學姊在第四十九屆金鐘獎成功拿下獎座,但是得獎對她們來說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兩位學姊未來依舊會堅持自己的初衷,在夢想的舞台上繼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