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藝館把握空間優勢 結合纖維工藝

記者 姚兆祐 蔡信萱 李昭妟 採訪報導


到了假日,許多家長們帶著小孩前往兒童藝術館遊玩,但即將轉型為纖維工藝博物館的展館,目前只開放一樓大廳供展覽使用,其他樓層暫時不對外開放參觀,許多前往參觀的民眾都不清楚兒藝館將要轉型。

參觀民眾:今天要帶小朋友過來才知道,撥電話過來的時候才發現説,原來要改成工藝館。

風車城堡造型的兒藝館,有地下1樓及地上4樓,總地板面積為4229坪,具有空間大的優點,但是由於先前委外經營不善,台中市文化局先後進行的三次招標也無法選出適合的廠商,只好改為台中市政府自營,目前正在規劃轉型一事。

台中市文化局藝文推廣科股長 楊光評:因為兒藝館內部經營,一開始人潮是非常多的,它是很新穎的館,而且當時它設置的時候是以全臺灣第一個以兒童藝術的專題來做,剛開始人潮是很多,只是它本身財務上有一些問題,然後我們有在轉型,因為內部很多設施沒辦法一直更新,所以慢慢它的人潮比較降低。

台中市文化局藝文推廣科股長 楊光評:剛好我們還有另外兩個館設,就是我們很優秀的地方文化館,另外一個是編織工藝館,那他也發展到一個侷限了,之前有評估說他在附近要做一個新館,剛好這邊有一個這樣的空間,建築是有的,在當時將近四億的這個費用來蓋,覺得這樣的空間,把這個從編織工藝這樣的一個館提升到變成纖維為主,其實纖維可以涵蓋更多,編織工藝館它是比較工藝性的,纖維工藝會比較著重生活化,像我們的衣服,食、衣、住、行都會跟纖維有關,在飾品等等這些都跟用纖維工藝來做,像我們目前就是把它從兒童藝術館轉型為纖維工藝館,這個目前也是滾動中的修正。

對於未來會有哪些規劃,文化局也表示一切都還在調整當中,但是會先將葫蘆墩文化中心的編織工藝館、文英館的版印特藏室及漆藝作品,和纖維工藝做結合;而館內展覽的變化又會如何安排呢?

台中市文化局藝文推廣科股長 楊光評:初步,我們目前現在的規畫方向是說把編織工藝館的東西,主要是拿過來,本身在葫蘆墩文化中心還會保留就變成它的分館,不會說浪費掉那邊的東西,還是有保留,因為它裡面,我們是説在大里這邊擴張提升它的功能,那版印特藏室的話,因為版印特藏室它印在紙張,印在紙、印在衣服上是凹凸平口,我們認為也是可以和纖維工藝來做結合,所以在二樓有一個版印特藏室,原本在文英館只有60坪,到那邊有240坪,所以擴大了八倍,我們可以把它融入到裡面;漆藝的部分,它還是會在原本豐原的地方,漆藝之鄉,在民國六、七十年漆藝是非常發達,後來漆藝館會在豐原原址那邊,中正公園會變成一個漆畫園區,工藝市公所也非常積極在辦,那部分我們會做連結的方式,就是說那邊希望介紹台中市一些工藝品。

未來兒藝館轉型後可能會保留原本一部份的設施,像是愛麗絲城堡;文化局表示,希望未來纖維工藝館會和當地的學校做結合,並開放地下樓層空間,讓學生們的作品能夠有舞台展現,也期望能在3-4年內轉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