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怡汝 黎楚翹 採訪報導
週末台中太平區的小巷中熱鬧滾滾,有業者發起愛木市集,將工廠製作後剩餘的木料秤重販賣,而不是像過去工廠將餘料拿去當垃圾燒掉。市集邀請各地木作達人一同參展,吸引許多木作愛好者前往參與。
主辦單位 Maggie:我們是做拐杖的工廠,那一定會有切剩的餘料,那這餘料我們太小或者歪了裂了我們用不到,那其實又很好的木頭,我們又捨不得丟,那就想說便宜賣給大家,讓大家聚過來這樣。不管你是素人還是職人都來擺攤,就是讓做木工或是玩木頭這件事情走入大家的生活中。
即使是木餘料也能有別的樣貌,現場的攤位上都是具有各自特色的木作工藝品,各達人表示會接觸木作,除了木頭本身的質感外,也有容易取得和雕刻的好處,現場也有DIY攤位讓民眾參與雕刻,一同享受動手雕刻的樂趣。近年講究原創,原創在現在人看來光鮮亮麗,不過達人表示手工製作的單價較高,客人不一定能接受。
手作業者 李小刀:其實現在文創的市場,像我們手工在製做出來的單價都會比較高一點,所以其實客人的接受度也要看他本身。
手作達人 蕭紀南:目前工業化的結果下面,大家買東西基本上就都便宜,很膚淺的感覺,目前覺得是這樣,買東西就是很膚淺漂不漂亮,好不好用,可是事實上創作者可以把他的精神融入他的作品,可以讓人有更深一點的溝通交流。
現在政府也積極推廣青年創業,台中也有以「摘星青年,逐夢台中」的補助計畫,但如何與自己的創作相配合,才是真正的考驗,創業也必須有足夠韌性與能踏出的勇氣。
手作業者 羅傑聯:這是我自己開創的事業,其實每個月賺得不太一樣,但平均起來會比一般上班的薪水還要高。我覺得台灣有很多傳統工藝都太值得喜歡了,所以我覺得如果有些年輕人配合一些設計跟創意然後跟一些傳統工藝結合的話,都會有不錯的發展性。
手作業者 翁立文:政府可以多有一些場地,然後可以讓手作的工作者,就是可以讓他們固定有時間,那一般民眾可以比較容易認識這些文創產業或是手作產業的工作。
走入巷弄間的市集,看著充滿木質創作的空間,民眾與木器間的交流,除了是餘木料得以再利用,也讓人學習到更多關於木作的知識,見識更廣的特色創作,主辦單位表示未來有意再舉辦這樣的市集,使木作工藝可以讓更多人看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