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風潮崛起 是無害還是陷阱?

記者 江宸希 陳枳橋 採訪報導



近年來,越來越多煙民改抽電子煙,當中不少都是年輕人。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10月份最新報告,全美各州通報電子煙造成嚴重肺部傷害案例已經破千名,其中2/3是18-34歲的年輕人。電子煙外型時髦,加上有各式各樣的口味可供挑選,也是吸引年輕人的原因,改抽電子煙的同學們是怎麼想的呢?

建築系 林同學:「就它比較方便攜帶,然後也不用帶打火機,然後也比較不會那麼臭,不會影響到旁邊的人這樣子。」傳播藝術系 張同學:「其實我沒有完全改啦,就只是電子煙很多人在拿,然後我想說跟風一下。」

在台灣,衛生福利部已經把含有尼古丁成分的電子煙產品,納入藥品管理。若未依藥事法規定,取得藥品許可證,製造、輸入者,可能違反藥事法第20條偽藥,或同法第22條禁藥之相關規定;如果電子煙產品不含尼古丁成分,但卻宣稱具有「幫助戒菸」、「減少菸癮」等醫療效能的詞句,也違反藥事法第69條之規定。另外,即使電子煙產品既不含尼古丁、也未宣稱具有戒菸療效,但因外形類似菸品,也違反菸害防制法第14及第30條之規定。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 林清麗:「其實台灣所有市面上的(電子煙),雖然都標示沒有尼古丁,可是從海關扣押的(煙油),光是自我標示(不含尼古丁),就超過八成以上都含有尼古丁。」

台灣菸草減害協會會長  王郁揚:「在海關這邊他去抽查一些走私的貨品也確實有尼古丁的產品居多,所以就變成說這些尼古丁的販售通道就不是這些實體店,可能是不知道是網路上面或是哪邊。但是這些東西確實也是流在市場上。那這個就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黑市的問題。因為根本政府也沒把關,很多都是可能大陸走私來的、盜版貨。我們呼籲政府趕快管制,不要讓黑心的產品在市面上流竄。」

另一種說法是,電子煙可以幫助戒煙,到底是不是真的?
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中心主任 林清麗:「其實在戒除(煙癮)只有意志力特別強的人,才會離得開藥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其實他依舊是陷在這樣的一個藥物的泥沼當中。」

電子煙畢竟是比較新的產品,在法規還沒完整訂好之前自然會有很多新的問題產生,希望政府可以加速法律的修訂,把電子煙帶來的問題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