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許家倫 吳驊容 採訪報導
直播拍賣正當道,能夠買到比市價更便宜的東西,在家動動⼿指,商品就會寄送過來。但對於商品本身的品質,消費者該如何去驗證?確保來源?
網路直播平台,直播主灰哥與白姑娘在做直播買賣時,靠的是個人的特色,以及吸引人的叫賣方式來吸引消費者去消費,長期的品牌經營以及可觀可市場需求投入直播行業的也越來越多。
然而,直播主的形象則因為少數異類而受到嚴重的打擊,當產生消費糾紛時,常有賣家會不買帳、或是賣家買賣時消費者的不理性,造成許多問題。當網路直播糾紛產生時,該如何去解決,是現在消費者所面臨的一大問題。
產生消費糾紛時,民眾往往都會需要尋求幫助,當賣家並不買帳時,消費者能得到最好的官方幫助,就是尋求消基會,網路直播買賣,對於消費者而言,最好的保障就是多看多聽,並且保留所有消費記錄。
消保官謝明謙表示:「之前也發生一些很知名的大型公司,他的食品安全也是出現狀況,所以這一塊我想這個東西只能靠消費者他們從很多跡象來判斷,那如果像商品真的價格落差這麼大,也許在買的時候、或是收到貨的時候,其實都可以拿到所謂的原廠專櫃自行去進行檢驗。」
直播主在買賣東西時,民眾很難分辨真假,都是在收到物品時才會知道自己受騙上當。然而,網路購物屬於《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中的通訊交易,依照規定,通訊交易的消費者可以在收到商品後的七日內,享有退貨權利,不需要說明理由及負擔任何費用。就算超過七天,也可以受到《民法》的瑕疵擔保法保障。
當有糾紛時,應立即尋求正當管道幫助,在網路上做出不理性行為,往往都只會造成自身權益的受損,理性消費才是正確的選擇。